南国第一廊---霞山观海长廊(局部)
蓝天,白云,碧海,帆影,绿树,红花`````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海港城市,历来以环境优美而著称。
霞山区渔港公园海滨浴场犹如马尔代夫
1959年湛江就获得了
花园城市的称号。后来又获得了许多赞誉。
邓小平同志说湛江是“北有青岛,南有湛江”。因而得名“南方的青岛”。
周恩来总理称赞湛江“房子建在树林中,既幽静,有雅致”,像个“小巴黎”。陈毅元帅赞美湛江“冬犹暖,秋如夏,凉风动,炎氛化”,是“东方
日内瓦”。
冰心大师,诗人
艾青在湛江分别留下【
湛江十日】,【湛江夹竹桃】等散文佳作。美丽的湛江,
旅游资源得天独厚。世界第三大联盟邮轮公司——
丽星邮轮曾4次抵达湛江。
湛江人民抗法斗争旧址
1898年法国强租广州湾后,为了扩大其租界范围,派兵强占海头汛、麻斜、硇洲,又多次进攻黄略、麻章、平石等处,他们还到处放火烧村,抢劫群众财物,奸淫妇女,强拉民夫。海头、南柳附近各村人民,不堪法国侵略者的残虐,同年6至10月,以南柳为中心,团练自发奋起自卫抗法,先后3次围攻法军海头兵营,并多次与来犯法国侵略军展开激战,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。终于迫使法国侵略者缩小了广州湾租界的范围。
湛江人民抗法斗争旧址包括:遂溪人民抗法斗争上林寺誓师旧址、南柳人民抗法誓师旧址、抗法斗争麻章营部旧址以及遂溪人民抗法团练总部旧址,
并于1962年7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湛江人民抗法斗争上林寺誓师旧址
位于湛江市霞山区海头乡南山村上林寺。原属遂溪县,清康熙三十四年(1695年)建,四合院寺院,有前、中、后殿总面积280.28平方米,旁有僧舍、客堂,前有空地。1983年修葺前殿,1993年至1994年,重建后殿、功德堂、祖师堂和僧舍。现为佛教寺僧使用。上林寺誓师旧址湛江人民抗法斗争旧址之一,在抗法斗争中作用重要,
于1962年7月被评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四月,法国强租广州湾,借机派兵在遂溪县海头汛登陆,扩大侵占。7月11日,南山村和附近五六条村群众、士绅约800人,聚集在上林寺前,举行誓师集会,“人如潮涌,声似雷鸣,饮血立誓”,表示决心抵抗法国侵略,誓死守土保乡。
南柳人民抗法誓师旧址
位于湛江市霞山区海头乡南柳村的吴氏祖祠。1954年为支援国家铁路建设,南柳全村搬迁现址,后经批准按原貌重建吴氏祖祠。祠坐西向东,为钢筋混凝土仿木构件四合院建筑,前后厅,左右厢房,中为天井,总面积768平方米。前置石狮1对,廊壁和厅房墙壁镶嵌抗法斗争内容瓷壁画4幅、福寿喜庆和历史故事壁画多幅。门悬“南柳人民抗法斗争纪念馆”木匾,为省长刘田夫书。祠前建纪念石雕一座,为三角形平台尖塔式造型,底边长17米、通高13.28米。主体造型以南柳抗法义旗、砍刀、藤牌组合,作三面体,一面为“南柳人民抗法纪念”题字;一面为“铭文”,记述南柳人民抗法斗争事迹;一面刻牺牲的43名志士芳名。石雕平台三向各置复制铁炮1门。四周砌仿竹疏栏围墙,北有戏台,南有天后宫,榕荫芳草,布局清雅。
法国强租广州湾,界务未定,竟出兵在遂溪县海头汛登陆,侵犯南柳。南柳人民首揭义旗,奋起反抗侵略,推举青年农民吴邦泽为首领,集众于南柳吴氏祖祠歃血誓师,并联络各村,组织义军,攻打法军兵营,多次予法国侵略军以迎头痛击,斗争历时半年,歼敌近百,志士壮烈牺牲43人。
法式建筑文物
没有记忆的城市是肤浅的,应该说,湛江的城市雏形是从沦为法国租借地后才开始的。遗留下来的历史建筑,为勾勒出湛江成长的轨迹。不同时期的建筑保存着城市的记忆,这些真实的历史影像给了后人无限的启示。法国统治湛江期间,西方建筑传入,霞山出现一批欧式特色的近代建筑,虽然由湛江人施工,但由法国人设计,因此,建筑物完全西化,反映了法国当时流行的建筑风格。这些法式的建筑遗迹,成为了解湛江历史的珍贵“化石”。法式的主要建筑遗迹有:
法国公使署旧址
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位于霞山区海滨一路,它建于1903年,钢筋水泥结构二层楼建筑,有地下室
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
。这个大楼面向广州湾,曾是法国
广州湾租借地最高统治机关。1899年11月16日,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《广州湾租界条约》,把这片土地租借给法国,租期99年。此后,法国即派公使驻在这个大楼,对租借地实行统治。1945年8月,抗日战争胜利结束,中国政府根据《中法交收广州湾专约》收回广州湾,设置湛江市,结束了法国在广州湾长达46年的统治。1946年湛江市政府成立,驻旧址内。湛江市解放初期,湛江市人民政府亦曾驻此。该旧址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维多尔天主教堂
维多尔天主教堂位于霞山区绿荫路,又称霞山天主教堂,巍峨高耸,庄严肃穆,四周花木环绕,是湛江唯一的哥特式教堂,也是全国重点教堂之一。
霞山天主教堂又名维多尔天主教堂
法帝国主义入侵湛江后,天主教随之而入,1900年法籍神父在湛江主持教务期间,提出兴建教堂,1903年由教会筹资建成。该教堂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,双尖石塔,大厅能容纳千人,是当时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哥特式教堂。1991年,天主教堂被列为湛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该天主教堂坐落在今霞山绿荫路85号。哥特式,坐西向东,砖石钢筋湎土混合结构,墙面仿石,酷似石室教堂。1900年奠基,1903年竣工,建筑面积985平方米,是一座双尖塔式建筑物,前面有空地61平方米,有方柱铁枝作围栏。后面是园圃,建筑正面是一对巍峨高耸双尖石塔,高指云霄。堂内是尖形肋骨交叉的拱形穹隆,正门大门上面和四周拱璧分布的花岗棂,都是合掌式,门窗均为以颜色较深的红、黄、蓝、绿等色的七彩玻璃镶嵌,光彩夺目。教堂建在广州湾法国租借地内,属罗马教廷领导,1925年归北海教堂管辖。
法国广州湾警察署旧址
法国广州湾警察署旧址坐落在霞山区,在广州湾法国公使署对面,是霞山公安分局办公楼。
广州湾法国警察署旧址
法国军队入侵湛江后,为维护其殖民统治,随即设立警察署,并于1900年动工兴建办公大楼。警察署大楼高二层,砖石砌筑,门前有宽阔阳台进入大厅。警察署大楼外型庄重肃穆,是湛江法式建筑遗迹中最早的建筑。
东方汇理银行旧址
湛江广州湾东方会理银行旧址
[
东方汇理银行旧址,原是法国的商业银行,今为湛江工商银行营业部] 位于霞山民治路和延安路交汇处,原是法国的商业银行,1926年挂牌开业,是湛江最早出现的银行。
内墙宽阔结实,门前装饰圆柱高大耸立,墙面原色水刷石米,外型巍峨堂皇,是当时湛江规模最大的建筑。解放湛江时,东方汇理银行是主要战场,解放军为了保护建筑和减少周围群众损失,尽量不使用爆破器材,与盘踞的敌人短兵相接,付出了巨大的牺牲。旧址今为湛江工商银行营业部。
霞山福音堂
霞山福音堂
霞山福音堂位于霞山区延安路,是湛江市区基督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。
为美国基督教牧师时乐士于民国14-25年(1925-1936)所建,内设礼拜堂和幼稚园2室,厅侧有传道员居堂和浸礼池。福音堂原名“浸信会福音堂”,副堂为幼稚园,总面积247平方米,高9米,堂内分礼拜堂,设浸礼池。